財訊董事長謝金河先生最近的一片po文討論到了台灣農業。謝董事長提到:台灣的水果改良技術獨步全球,甜度全球無人能及,但卻也提醒要考慮市場趨勢,並從規模的角度提到因為太甜,反而吃得少,不利農民,謝董事長的最後一段則是提到了日本不同類型的頂級水果模式…
董事長提到了市場的重要性,不能只是種的好,而是要賣的好,當然賣得好的原因不是因為價格低,而是有迎合市場的需求,消費者買我們的商品原因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價值!!
透過觀察消費者需求去改良(設計)產品,在進一步考慮規模(透過不那麼甜,可以吃比較多,就可以買比較多,創造必較大的需求),定義了產品的最終”樣子”及銷售模式(至少已經很大程度的去設想、規劃了),透過這樣的評估,如果還是覺得有符合市場的需求,才開始投入資源去克服研發、生產的問題…
拿出人家有興趣的產品,一定是最容易賣的產品…
從開始就考慮規模、考慮business model的產品一定是相對可能成功的產品…
台灣投入在農業的資源大部分都在農試所、畜產試驗所、學校…等,再加上從日據時代建立起來的體系,很自然的變成育種強,但卻相對地投入研究市場的資源太少(去跟專家請教,九成九的專家會說我不懂市場,)這是目前投入者很難找到資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