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企業養鵝發展畜電共生 再生能源創多元效益:非開放禽舍養殖技術共享 向天歌要讓家鄉產業共好

豐年雜誌
2024/08/15
施美琴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村建設組農村景觀科科長
陳宥達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村建設組農村景觀科助理工程員
李涵芸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張亞喬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專員

雲林縣四湖鄉是以養鵝產業聞名的沿海鄉鎮,長年與臺灣其他沿海鄉鎮共同面臨土壤鹽化、人口外流等議題。2015年臺灣爆發嚴重的禽流感疫情,全國約有8成的鵝場遭受撲殺,當時在臺北擔任科技業主管的蔡英地,毅然決然返鄉接手家中養鵝產業,於2018年創立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運用密閉式禽舍結合智慧養殖科技,搭配裝設屋頂型太陽能光電,以穩定的售電收入升級鵝場經營,同時致力推動循環農業與支持在地產業,為家鄉開創嶄新局面。

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創辦人蔡英地是土生土長雲林縣四湖鄉萡子寮人。有人說萡子寮地名中的「萡子(porh-á)」,是指放置捕魚工具的小屋,也有一種說法是聚落常受海水倒灌的影響,經歷三次遷移才定居此地,因此萡子寮也有「漂泊的村莊」的意思。長期的不穩定促使萡子寮人必須與充滿考驗的環境共存,因此造就其堅忍不拔的性格。

↑蔡英地返鄉養鵝,致力振興在地產業。(攝影╱蕭尹琪)

禽流感成返鄉契機 導入新飼養觀念與禽舍

考驗並不會因為時代更迭而停止,在新的時代只會出現新的考驗。2015年臺灣爆發嚴重的禽流感,全國約有8成的鵝場遭撲殺,亦讓四湖鄉的養鵝產業遭受重大損失。2016年政府開始推廣「非開放式禽舍養殖」,期能有效阻絕野鳥帶來的病毒傳播。

2018年,蔡英地眼見臺灣鵝肉市場面臨供需失衡的危機,決定在產業最艱難的時刻返鄉養鵝,並將父親原有的1,800坪傳統養鵝池整平,建立全新的密閉式禽舍,堅持讓鵝隻從小就在與外界隔絕的環境中生長,以降低感染風險。

然而,這個決定一開始就面臨了挑戰。熟悉傳統養殖的父親並不認同這個做法,最一開始蔡英地還是順著父親的養鵝方式,讓鵝隻生長於戶外,直到賣出前3週才帶往密閉式鵝場養殖,第1批鵝成功養好賣出,沒料到第2批鵝養至8週時感染禽流感,幾千隻鵝陸續撲殺到剩幾百隻。這件事帶給蔡英地及父親很大的衝擊,父親選擇不再干涉,自此由蔡英地主導鵝場經營。

翻轉傳統養鵝產業困境

鵝場經營採密閉式禽舍成功降低禽流感風險,加上自動偵測鵝隻體溫的科技,讓向天歌的智慧化養殖有了初步的成就。然而,密閉式禽舍初期建設成本高昂,對許多傳統養鵝戶是一大負擔。

正逢政府推動淨零排放目標,大力提倡再生能源發展。具會計師背景的蔡英地透過財務分析發現,畜禽舍原本就不太需要透光,屋頂附屬太陽能板也相對容易,如能同時於鵝舍導入太陽光電,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不但能支持龐大的光電貸款及技術試驗成本,還可攤提鵝舍環境改善的成本。蔡英地抓緊機會,於經營密閉式禽舍的隔(2019)年,在向天歌的第一座養鵝場「英智畜牧場」建置屋頂型太陽光電,利用發電收益支撐禽舍的肉鵝養殖發展。

獲得穩定售電收入後,蔡英地選擇持續擴廠,於2022年起施作第2座畜牧場「向天歌一場」,並規劃後續每一座畜牧場都搭配屋頂型太陽光電,實現以農為主、以電為輔的發展模式,成功在環境、農業、發電取得平衡。

資料來源/農業部農業統計年報

建置循環農業生態鏈 養鵝產業力拚在地共好

蔡英地深知密閉式養殖技術並不容易,而在地老農與返鄉青農亦同樣面臨傳統養殖的困境,因此秉持與家鄉共好的情懷,從第3個案場起,便開始與在地老農及青農以同樣模式展開合作。

蔡英地毫無保留地分享成功模式,例如推動「非開放式禽舍養殖技術合作方案」,此方案由老農出租閒置土地,向天歌公司提供技術輔導協助青農透承租、共同開發或買賣的方式取得養殖技術和場地,過程中讓老農獲得穩定收入,也讓青農得以返鄉發展。

向天歌在養鵝產業之外,也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機肥料澆灌當地農地,加強土壤肥力;此外還於鄰近農田種植玉米與牧草作為鵝隻飼料來源,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農業生態鏈,振興在地養鵝產業的同時復育農地地力。向天歌為能更進一步回饋在地發展,也持續投入在地學童安親教育,藉以逐步翻轉傳統養鵝農家的發展困境。

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的養鵝場走向創新密閉式禽舍養殖肉鵝技術。(圖片提供/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

公私協力邁淨零碳排 產業永續發展新出路

向天歌在畜禽舍屋頂設置太陽能板,利用躉售台電的收入支持養鵝事業,成功克服大部分的資金難題。這樣的創新模式,為傳統畜牧產業開創一條永續發展的新路,然而推廣建置更多案場時,向天歌仍面臨饋線(從變電所到一般用戶中間的線路)容量不足、融資需求及申設法規疑義等困境。

對此,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媒合國泰人壽共同合作,國泰人壽響應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永續發展的企業夥伴,發揮對社會與環境的正面影響力。在農村水保署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推介下,國泰人壽與向天歌簽署雙方合作備忘錄,以「綠電認購」及「ESG相關產品通路支持」兩項具體行動,支持向天歌推動畜電共生,協助在地養鵝產業智慧化,為全球淨零排放盡一份心力。

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的英智畜牧場與循環農業玉米田。(圖片提供/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

農村水保署亦自2022年起,因應農業淨零政策成立農漁村能源自主場域推動平臺,偕同有關單位協助解決饋線容量困境,提供相關法規諮詢輔導,於2023年底出版《農漁村能源自主場域推動指南》,如需電子版手冊,可上https://gov.tw/kDc下載;並在2024年8月間於官網持續推出一系列培力課程,邀請如向天歌公司這樣的案例,將成功經驗分享給農漁村夥伴。

農村水保署認為,近年來太陽光電產業已相當成熟,向天歌公司經營結合屋頂型光電能為在地的傳統畜牧業走出一條永續新出路,並與在地農村共享效益;期盼這樣的能源自主典範能持續擴散,為農業與農村開創更具永續經營力的未來,也為全球淨零排放貢獻心力。

向天歌創新農農村水保署署長李鎮洋(前排右4)帶領國泰人壽團隊參訪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共同推動農漁村能源自主。(圖片提供╱工研院)

媒體連結: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18533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