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這個時候

下面這段文字是2020年1月6號寫下的文字,也就是兩年前的這個時候:

「早上很早就在洗高床
前天晚上鵝隻出閘
昨天已經洗了一天的高床,早上又早早開始
很專心的跟鵝大便搏鬥
完全沒注意太陽能承包的廖老闆已經走到我身後了
廖先生的第一句話就說:年輕人這麼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在回他話的當下,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注意到我語氣中的些微哽咽!!
其實我這兩天一直沉溺在”跨級打怪”的深刻挫折中….」

2019年,我花了半年的時間參加農委會智慧農業創新提案訓練課程的培訓,這其中除了每次課程的必然出席之外,更包含了當我跟太太在日本自助旅遊時,我在飯店裡一字一字的寫出第一版計畫的辛苦,而相對於計畫文字本身,更大的困難在於尋找合作單位,當時的英智畜牧場沒有成績,有的就只是一個年輕人對智慧農業的想像與堅持
當然,一切終將被克服,一本4.5萬字的計畫被我們寄出,然後進入了最終的口頭報告,而最終結果,就如上面那段文字,我們並沒有拿到計畫。

某種程度來說,當時寫下「跨級打怪」其實是很客觀的事實,不同於農委會其他輔導、支持青農的計畫,「智慧農業業界參與補助計畫」的競爭對象是檯面上的很成功的農企業,導入智慧農業需要資源的支持才更可能成功,從政府的角度,這個計劃本身要支持的對象必然是找比較有可能將智慧農業導入成功已經具備規模的企業,而非當時一個回農才兩年的青農…

2020年我跟中興大學蔡老師還是決定往下走,我們在沒有計畫支持下按部就班的開始了影像追蹤系統的研究

2020年底,我又再次提案智慧農業業界參與補助計畫,除了計劃本身進行修正,拉高整個計畫的可行性外,在口頭報告前,我靜靜看著評委的書面提問,也拿出了前一年評委的提問跟自己當時口頭報告後的memo心得,然後發現問題是一樣的,評委對一個才回農三年的團隊沒有信心,評委很大一部分的擔心是這個資源給你了,你能穩定地做完,並看到成績嗎?

最後的口頭報告投影片我做了大幅度的修正,先說明產業問題,在提出我們宏觀的解決方案,接著帶入智慧農業計劃本身扮演的角色與實際內容,最後是我們投入的資源,我們說明了資金、場地跟人員這幾年的成長,我們把一切攤開來,讓評委很清楚的看到這個團隊的決心、努力、能力與資源,評委很清楚的知道把資源交給我們沒有問題。

那一仗很美好,在那20分鐘的報告問答裡,有點回到了Tom Cruise在最後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電影中,那個在暗巷被多人阻殺的慢格畫面,那是真正的冷靜、吸收、回應、出擊…

我們爭取了到2021、2022兩年智慧農業計劃資源,也才有了剛過去的智在家鄉競賽及後續一系列與智慧農業相關的演講、採訪。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