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 年奪155座獎項,雲林如何脫胎換骨?縣長張麗善:從農業開始智慧轉型

未來城市
2024/4/2/許鈺屏

雲林縣長張麗善推動智慧農業、推動產業轉型,讓雲林成為永續城市典範。圖片來源:未來城市

2023年,雲林縣政府拿下155座永續、智慧城市等獎項。

眾人驚訝,農業大縣如何快速翻轉、超車其他城市,成為永續城市典範?雲林縣長張麗善出席「2024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分享雲林從農業轉型,啟動縣市改變的故事。

►►►完整收錄:2024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精華

演講精華

  • 張麗善分享的成功關鍵:強調團隊合作,以人為本,推動「一心、二軸、三業」策略,不再各單位單打獨鬥。
  • 三大政策助農民智慧轉型:人才培育、氣候變遷因應、數位農業平台,成功翻轉雲林農業。
  • 農漁牧加科技帶來轉變:智慧漁業、智慧畜牧、離地栽培等創新技術提升農業效率和競爭力。

以下是張麗善的演講精華:

雲林是農業大縣,年產值高達890億元。許多人認為,農業縣常故步自封;但這幾年,我們已投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努力轉型。

我是護理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我的作法。

為了發展雲林,我們先推動「一心、二軸、三業」:一心是指行政產業發展的核心,二軸是農業軸和工業主軸,三業則是農業、工商業與觀光業。

有了方向,縣府團隊合縱連橫、跨局處合作,不再是一個局處單打獨鬥;我們也思考以人為本、腳踏實地在做。

光是去年,雲林縣就拿到超過155座相關獎項;包含獲選國際ICF組織的全球21大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新模式拿下國發會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等等——智慧科技改變雲林,也讓雲林登上國際舞台。

三大政策,助農民智慧轉型

為了翻轉雲林,我們從農業主軸出發。

我非常認同一句話:「沒有人才,就沒有永續。」永續農業一樣需要人才,若沒有青農返鄉,糧食安全將有很大的疑慮。因此,我們讓農業結合智慧科技,落實省時、省工和省力,先吸引更多農民投入。

當有農民投入,很多人也擔心產出更多農業廢棄物。事實上,我們已經把廢棄物視為農產的附屬資產,我今天的服裝就有很多故事——我的衣服原料是廢牡蠣殼磨粉、奈米化,加上回收寶特瓶重新抽絲,轉為海毛紗線材料。這些過去被視為廢棄物的素材,如今也能成為冬暖夏涼、抗UV的衣服。

我們談智慧農業,但要如何更永續?

一級產業正面對極端氣候的變化,光一個無雨、只有風的小犬颱風,就影響農產授粉、無法結果。工商業、服務業等民眾,對農業可能很陌生,但這個簡單的故事能讓更多人知道,從農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我們幫農民做好這些事:

第一,縣府和虎尾科技大學成立智慧農業大學,累積畢業人次將近400位。我常說,從農像是當博士,不論氣候變化、水質調節、土壤改變等,你都必須根據時事,隨時因應。所以,這所大學教的不只是基礎知識,也讓你進修更多進階實務課程。

第二,農業和氣候變遷息息相關,我們已和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簽訂MOU。當我們預知無法抵抗的大風浪、天文潮等狀況,就要合作禁止漁民出海,盡量減災。

第三,我們投入「數位農業行動平台」,幫農民、農會與公部門掌握產銷資訊,減少超種和「網內互打」。以鳳梨為案例,種一次要18個月,比懷孕還久;但也看到鳳梨成熟後,農民才發現超種,欲哭無淚地把農產倒在水溝旁。而農業平台能先統計種植面積、建立預警機制,減少農民損失。

張麗善透過智慧農業大學、與氣象署合作並建立數位農業行動平台,改變農民從農技巧、減少風險。圖片來源:未來城市

農漁牧加科技,翻轉雲林農業

這些投入已翻轉雲林農業。

例如智慧漁業,在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45坪養殖漁池就能達成過去一公頃的漁獲量,省水量更超過50%;漁民打開手機APP,就能了解水溫、要不要打水散熱、含氧量。

雲林畜產也智慧化,養殖肉鵝的「向天歌」打造了「非開放式智動禽舍」,並透過太陽能板產生綠能,精準控制禽舍的溫度與濕度。農民維持養殖密度、避免溫度過高,就能減少細菌傳染、避免禽流感。

「非開放式智動禽舍」善用科技來控管濕度與溫度,進而降低疾病傳播。圖片來源:截自張麗善簡報

雲林的農場也使用離地栽培克服地層下陷問題。水林微醺農場則使用智慧溫室栽種系統增產,幾乎供應了全台全聯的小黃瓜。

我不希望中央用低地力、不能耕種的方式,把農田定位成太陽能板場;而是要有積極作為,讓農民投入農作。

有了第一線的投入,我們更納入冷鏈技術,讓農產品可以保持新鮮、賣得更遠,提高競爭力。還有「雲林良品」品牌,全國超過5,000個實體通路都販售雲林農產;甚至賣到新加坡等地,前兩年電商效益就超過一億元。

我的上一個任期,喊出「雲林上場」,讓全台灣看見雲林、不再認為這裡是沒落又老化的地方,也提升雲林人的尊榮感。這屆我認為是「加速前進」,我的任期剩下兩年多,我想成為種樹的人,為雲林下一代播下希望的種子,讓雲林真正脫胎換骨、脫離貧窮。

媒體連結: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3384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