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回到地方5年,我們一方面努力開發出一套支持回農的作法,一方面也更清楚財務支持之外,”適合”是整件事情成功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1. 農業、農村的生活型態: 本質上,動物就是親近土地的(人也是動物),你跟土地互動、跟四季互動、跟動、植物互動、跟人互動。所以理論上你必須對這樣的生活型態是有一些思考的(可以樂在其中的,或至少是可以接受的),最好的是,你是有地緣關係的(例如:你本來就是農村子弟),那麼會更容易適應及享受這樣的生活、工作型態。

2. 兩地居: 這是我覺得比較可行的模式,例如在雲林,你就可以住虎尾、住北港,同時開車半小時左右來四湖養鵝。

3. 政府資源的爭取: 有人會說台灣是福利型農業,也就是有各式各樣的補助,沒錯,一樣是創業,在農業你很容易找到各式的政府資源(包含地方創生的資源)去支撐你做一件事;當然,會有這麼多公家資源投入,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它不容易規模化,沒有規模化就不容易輕鬆。

4. 從創業的角度看一級農業: 基本上不管是哪個物產都有一套配合模式在運作,從這角度看,你開始的操作空間不大,也許就是專注在種植、養殖,然後交給盤商;但另一方面,因為氣候變遷、人力老化,大家都在努力新的養殖、種植模式;因此某一個方面來講,你的空間是大的(挑戰當然也就更大了)

5. 向天歌的多元回農財務支撐: 每個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可能回到地方,也許是採菊東籬下的悠然、也許是想為地方帶來改變的心意(觀光、文化發展…)、也許是照顧長輩…而我們必須為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財務支撐,就算是直接從事農作亦是!!自始在開發整套密閉式禽舍養殖我就很有意識的在設計,每一個向天歌場域必須一個人就可以搞定(所以要自動化)、最終的所得必須能支撐一個家庭(所以要有很好的育成率、要有終端品牌拉高附加價值)、有足夠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要將每天的工時壓在3個小時),我以為這樣一個財務支撐是拉動大家回農、留農、成為農業關係人口可能的成功方式之一。

以上是我們這五年來累積的經驗與發展出來的可能性,給大家參考,下一篇我們會說說現階段向天歌可以提供的資源,期待有跟大家合作的機會。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