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肉沒有分切市場

大家去超市、去傳統市場可以買到雞肉、豬肉、牛肉…而且你還可以不買整隻,你可以只買個豬心、雞腿什麼的…

但你買不到生鮮鵝肉。

你也許可以在鵝肉店叫一盤鵝肉來吃吃,也許可以在傳統市場找到一攤兼賣鵝肉的,剁一盤回家吃,但你沒看過有在賣生鮮全鵝的,更遑論買個鵝腿、鵝胸…等部位肉,

這反映一件事:鵝肉沒有分切市場 。

一個肉品沒有發展到分切市場前會遇到的最基本問題就是沒有部位肉的通路,你既買不到部位肉,反過來你也沒有地方銷部位肉

這就是開發鵝肉產品的店家面臨的問題,進貨就是要整隻的進,開發的商品就一定要能做到全鵝料理,整隻鵝都要有辦法銷;反過來說,如果只開發出部位肉的店家,那麼售價就不能不高,因為他進貨時,這個部位肉的價格應該就差不多等於整隻鵝的進貨價了,賣給他的盤商沒有其他通路去把剩下的部位肉賣掉,就只能用全鵝的價才可能願意賣,這不是誰想要賺更多錢,而是沒有通路去銷其他部位肉,只能把整隻鵝的成本全部疊加。

也可以說就是因為沒有分切市場,所以台灣才會只有能夠處理整隻鵝的”鵝肉店”這一店型,看不到其他類型的鵝肉賣家,而通路集中在鵝肉店此一單一通路衍生的問題就是整個產業產銷調節的困難:

因為covid19的影響,肉鵝產業從去年開始就面對著供過於求的問題,產地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降價求售,所以從去年到今年產地毛鵝的價格一台斤50到52元,這其實是賠本在賣的價格,養種鵝的在賠錢,養肉鵝的更是賠錢,整個產業希望靠降價求售來趕快把庫存清掉,但卻發現就算降價,量還是出不來,為什麼?因為鵝肉店,鵝肉店的價格並不會那麼有彈性,或者說鵝肉店知道現在產地的價格是不正常的價格,他如果把價錢跟著往下降,一方面是量能增加多少是個問號,一方面是他怕現在把價錢降下來了,將來產地正常後,供給價格回來了,鵝肉店調不回來,所以鵝肉店的作法很簡單,就是正常的價格繼續賣。

因為沒有其他通路,而唯一的通路鵝肉店價格彈性又小,這一方面讓產地希望透過降價求售處理庫存的希望落空,一方面讓你吃到的鵝肉還是相對地覺得貴。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