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聚) 對抗禽流感威脅 向天歌以非開放性禽舍護鵝健康

創業小聚 / 好食好事基金會

農委會報告指出,2015年台灣爆發H5N2、H5N3及H5N8亞型禽流感疫情,傳染途徑應是候(野)鳥,在當年度確診撲殺禽流感禽場1004場、約550萬隻家禽。那一年,蔡英地告訴當老農的父親自己想回農,回家接鵝場,父親不同意,他花時間研究,終於在兩年後回家創「向天歌」,提出「非開放性鵝場」的解決方案,對抗禽流感威脅。

「爸爸是靠養鵝把我們養大,我對鵝是有感情的。」蔡英地是雲林四湖鄉子弟,父親種田兼養肉鵝,蔡英地讀國小時,下課十分鐘要去正好鄰接學校的鵝場撿鵝蛋,對鵝從來不陌生。

對鵝有感情 高材生回鄉翻轉產業

蔡英地一路念到政大會計研究所:「當你是村裡少數會念書的人,多少都有點責任感,心態一直是,多學點東西,將來可以回來做點什麼。這一點也支撐我在外面的發展。」

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資訊公司管理層,都只是歷練,蔡英地四十歲時是決定留在外地或返鄉的關鍵點,那時正好是2015年。可想見,父親的驕傲、村裡之光要棄金飯碗回鄉養鵝,還說不出個養鵝的道理來,父親當然不同意。

蔡英地承認當時想著要回來養鵝,突破禽流感,但到底要怎麼做,沒有具體想法,所以他利用赴大陸台商公司工作的兩年時間,接觸台灣跟鵝相關的產官學,主動請教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許振忠,在教授指導下,建立一套非開放性鵝舍,甚至至今向天歌做的事情,在當時已確定大方向。

全程非開放性飼養 減少疫病威脅增加綠電收入

老農養一輩子鵝,不願再花千萬改造鵝場,於是蔡英地提出新的模式,向老農租地20年,改建為非開放式禽舍,以綠電收益提高租金回饋,向天歌團隊有技術、有場域,再號召在地年輕人回鄉養。

所謂非開放性鵝舍,即是最大程度降低鵝群遭帶禽流感病毒之野鳥糞便感染的威脅,全程養在室內,而室內模擬傳統養殖方式,有採光罩、水池,也會割草進去餵養。盡可能模擬室外環境,同時排除了所有容易造成疫病感染的元素。

向天歌位於雲林縣四湖鄉,透過非開放性禽舍守護鵝支避免遭受禽流感。此外,結合太陽能發電,並將養殖廢水引去灌溉周圍農地,種植玉米與牧草作為鵝隻纖維與部分飼料來源,成為友善的循環農業系統 (圖片來源:向天歌創新農業官方粉專)

傳統養鵝技術有爸爸幫忙,不過第一批鵝就導致父子爭執,父親堅持傳統放養在外,兒子要專業養殖,重視的是生物安全,結果第一批鵝在父親的要求下,到最後兩三周才趕進室內。直到第二、三批時,蔡英地才成功說服父親,全程十一周在室內,「我們站在一代的肩膀上面,但跳脫他的框架。」

蔡英地說:「我們回農創業,看農業是個機會,雖然其中有人口老化和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利用智慧農業和環境控制解決,新進者沒有包袱,這個技術能在我手上做出來,可能正是因為我不是在這產業做了十幾廿年的人。」

例如,創業初期現金流吃緊,蔡英地過去的財會與商業管理背景套用在商業模式上,既然非開放式禽舍投入成本高,屋頂面積大,就做太陽能賣電給台電。

「鵝舖子」冷凍熟食調理包品牌 對抗疫情攻佔電商市場

「我們希望跟產業一起發展。」蔡英地說,養殖的問題解決了˙,卻遇到疫情導致鵝肉供過於求,這又導引出向天歌的下一步,就是2021年推出的「鵝舖子」。

在最初的規畫中,應該是向天歌成立七年後才創品牌,結果因為疫情讓他們加快腳步,第三年就提前面世。蔡英地分析,肉鵝的通路九成集中在鵝肉店,但鵝肉店受疫情影響,導致產地供給過剩,目前機制還是以撲殺進行產地調節,而他卻希望靠生產端去調節,透過推出「鵝舖子」的冷凍熟食調理包,直接賣給消費者,不只改變鵝肉的市場習慣,推進小家庭,也可以進行產銷調節。蔡英地說,在產地端,向天歌利用非開放性禽舍養殖及智慧農業、循環農業,解決禽流感威脅、人口老化和氣候變遷等問題,提高良率,這方面他有專業,也正努力向業界證明,這套模式可行。

「鵝舖子」品牌冷凍熟食調理包,好吃方便又能幫助產地

期待加速器協助建構品牌 提升青農回鄉號召力

但對應的終端要有一個品牌,這方面,蔡英地需要好食好事基金會的加速器協助,他承認:「最開始接觸好食好事就是因為我們要做品牌,我不知道怎麼做、也不知道怎麼行銷,需要有人帶我們做。」

因為好食好事是食農的加速器,在加工和行銷面有人脈和專業。此外,蔡英地也希望在加速器計畫裡,認識更多食農夥伴,找到策略合作對象,也讓更多人知道向天歌在做的事,號召更多思考回農的人真正起而行。

向天歌發展至今,蔡英地一直希望向世人證明:「農業可以這樣做。」雖然過程中迭有困難,但他慶幸:「當你真的決定要做一件事、也全心全意在做,所有人感覺到你的熱情,那所有人都會來幫你。」好食好事的加速器就是這樣的幫手。

向天歌創辦人蔡英地向好食好事加速器業師分享理念

原始文章出處

媒體連結: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19145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