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聚) 新科技如何與傳統農業對話?3家食農科技新創分享關鍵:不要改變工作流程

創業小聚
2023/03/23/李宛庭

「台灣政府每年花幾百億元補助農漁民的天災、蟲害等損失,卻只有4~5億元幫助新農業科技。」海盛科技執行長連唯証認為,儘管補助趨勢多用在農漁民的天災損失,但其實智慧農業有減少天災損失的全新解方。

本次第6場大南方創業小聚攜手扶田資本、好食好事邀請3家新創團隊:開發AI科技應用漁業的海盛科技、高感度氣體監測系統的Calyx台灣百應生物科技、使用創新科技翻轉家禽飼養產業的向天歌。同時,邀請台灣高通一起聊聊新一波科技(5G/AIoT)可以如何改變傳統的產業,以及企業跟新創合作上,又有哪些新趨勢?

變革轉型之前,新科技如何和傳統農業進行對話?

當新科技打入較為傳統的漁業領域時,會遇到什麼挑戰?

為漁民打造水產AI監控系統的海盛科技執行長連唯証分享,「一開始漁民都覺得我們是來亂的,甚至還會懷疑我們是不是要偷魚。」起初必須經歷不少和漁民溝通的陣痛期,不過透過堅持和青農對話,連唯証發現,農民們在意的痛點在於如何鬆綁人力。「很多漁民最大的願望,只是全家能有空一起出國、看電影而已。」

在不斷和業者溝通、對話的過程中,連唯証更了解養殖漁業的具體工作流程,進而讓海盛科技的產品更貼合業者需求——在不更動漁民作業流程的前提下,以雲端人工智慧技術偵測、紀錄魚苗身長及體重,並檢查是否生病,最後更新在雲端後台,減少漁民工作時間。

如果推出一個產品,需要大幅改變現有工作模式,推行上肯定不容易。但如果是立基於原來的工作模式,其實大家是很願意嘗試新東西的。」連唯証總結。人們都追求變化,但不想被變化,因此如何讓農民感受到新科技是真的能夠幫忙,是打入傳統漁業的關鍵。

海盛科技執行長連唯証表示,不斷和產業業者對話,了解產業難處、具體工作流程,幫助海盛科技,設計出更符合業者需求的產品。
圖片來源 : 曾令懷攝影

如果將漁業場景轉到農業,可能遇到哪些不同困難?

農村子弟出身的向天歌執行長蔡英地帶著新創科技回到家鄉時,第一個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和父親溝通,「長輩一開始做農業是無本生意,現在當然也會想複製這樣的成功模式。」蔡英地表示,長輩初期都很難接受為何要先投入幾千萬成本,才能慢慢回收效益。

透過智慧農業技術,加裝鏡頭、感應器,配合手機控制,讓農業經營者都從勞動者轉為管理者,成為向天歌努力的方向。
向天歌創新農業執行長蔡英地表示,透過智慧農業技術,加裝鏡頭、感應器,配合手機控制,讓農業經營者都從勞動者轉為管理者,成為向天歌努力的方向。
圖片來源 : 曾令懷攝影

不過也是過去借鏡經驗,讓蔡英地了解過去的養殖模式無法克服哪些問題,「以前的問題最終都是靠人解決,例如家禽有狀況,那就派人多巡一下。」蔡英地表示,在產業缺工、缺人才的現況下,過去依靠人力的成功方程式已無法再複製。

因此,如何讓農業經營者從「勞動者」轉為「管理者」,成為向天歌努力的方向。透過智慧農業技術,累積養殖參數、環境參數數據等數據,配合手機控制,除了以影像追蹤統替代人員進入巡查之外,更讓過去只是「看過就好」的事情,變成可以溯源、量化的數據,同時更能夠解放人力。

「工具推新、農業也正在轉型,透過建立新的模式幫產業克服現有問題。長輩看到實際成效,現在也很樂意成為我們的助手,一起幫助產業變得更好。」蔡英地說。

農業新創前進海外,美國高通業務開發總監:產品設計是關鍵

農業的問題也從來不限於台灣,海盛科技、Calyx台灣百應生物科技、向天歌,3家新創對於未來目標發展國家,各自有著不同的看法。

海盛科技暫時想先深根台灣市場,「台灣雖然市場比較小,但有著物種(魚種)很多的優勢,我們可以利用多樣物種進行更多不同的嘗試。反觀挪威等國家,魚種相對單純,能嘗試的不多。」連唯証解釋,除了多樣物種的考量,與國外大規模市場相比,小市場的效益反而更快也更容易出現。

另外,台灣的老農經驗,也是讓連唯証想鎖定台灣市場的主因之一,「我們有很豐富的農業經驗,可以帶動本來就很強勢的軟硬體產業。」連唯証認為在電子產業強盛的台灣,加上老農經驗的助力,讓市場擁有獨特優勢。

Calyx台灣百應生物科技雖然瞄準海外市場,但也不會放棄台灣。產品策略長呂宗霖表示,「台灣是很好的練兵場。」不過,因為產業結構的不同,如何打動國外客戶會是最大挑戰,「美國是垂直整合農業,打造完整平台對美國很有幫助,因為整合後更能一次找出問題。反觀台灣,大部分是個體戶農民,那關注的面向就會很不一樣。」

Calyx台灣百應生物科技的產品策略長呂宗霖認為台灣是很好的練兵場,產品只要能夠在台灣推行的好,移師國外就絕對也能有好表現。
圖片來源 : 曾令懷攝影

談到產業出海,美國高通公司業務開發總監戴郁文認為必須從產品設計下手。

「雖然各國的產業模式、營運市場都不同,但全球面臨問題卻是一樣的——如何有效提供產值,以及解決缺工問題。」戴郁文表示,儘管台灣的市場不夠大,在產品設計時如果能將全球問題納入考量,邊設計產品、邊思考可以如何調整,進而讓產品出海,帶著這樣的思維,國外代理商也可以更容易幫助台灣新創。

「一個人走和一群人走,結果很不一樣。」戴郁文總結,台灣新創如何找到好的夥伴、好的生態系統也會是出海關鍵。

美國高通公司業務開發總監戴郁文(右一)認為談到產業出海,可以從產品設計下手。
圖片來源 : 曾令懷攝影

媒體連結: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50153

回到頂端